高雄81氣爆暴露石化管線穿梭市區的窘態,也「爆」出處理化災搶救人員的無奈,像這次外洩氣體無法立即辨識,讓站在第一線的警消、環保稽查人員在第一現場猶如「站在地雷上」。

其實依照危害物質災害現場搶救標準作業程序(H.A.Z.M.A.T),處理危害物質災害,首要「辨認危害物質」,這時消防局與環保局辨識氣體專業單位橫向聯繫最重要。

遇到化學災害,環保稽查 如何賺錢人員應該搶在消防人員之前,迅速辨識危害氣體,但反觀,環保人員往往都比消防人員慢半拍,有時到了之後,缺乏儀器檢測,加上不明氣體繁多,專業辨識不足,都有待加強。

高雄氣爆當天,晚上八點多發生丙烯外洩,一群人束手無策三個多小時,雖然華運公司孫姓領班,在經過凱旋路與二聖路口聞到丙烯,立即關掉閥門,但已造成不幸。

面對危害物質災害「處理的對,比處理的快來得重要」,若沒有處理對,反而衍生二次傷害。

歷經81氣爆慘痛經驗,高雄市政府應該要建妥管線單位的24小時緊急聯絡通訊,建置管線資料庫,加速橫向聯繫機制。

如果這是在美國發生的氣爆,不是消防人員涉險處理,而是工廠的保險公司所委託專業處理化災公司第一時間到場處理,消防人員則退居第二線,扮演配合救助角色,這點值得國內深思。

澳門兼差0B3C5FF4E0D3C746
arrow
arrow

    j5bjx5h5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